內容更新於 — 2023-06-18 00:48
❝廣告,是為了讓這裡能夠永續經營,多多包容囉^v^❞
不曉得大家在購買保養化妝品之前,是否都會留意到外包裝上一大串密密麻麻的英文呢?這些英文就是產品的全成分,開頭通常會是【ingredients】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如果能看懂這些成分,就能揪出那些讓皮膚過敏、長痘痘、粉刺的兇手,也能避免浪費錢買了一大堆沒用的保養品,還搞出一張問題肌... 文章中會介紹我最常使用的6個成分查詢網站,帶大家如何正確使用這些網站,揪出那些皮膚不友善的成分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成分查詢網站
為了要了解化妝保養品的成分用途,我們得借助幾個成分查詢網站;但是,每個網站都有不同的優缺點,所以,截長補短是必須的。 有時候,你得比對至少二個以上的網站,得到的資訊會比較正確客觀。
尤其是我們最熟悉的CosDNA,更是容易出錯。 比如說,如果你想查詢成分會不會〔致粉刺〕,千萬得小心 使用CosDNA。 因為,許多成分的〔致粉刺指數〕都是【空白】,【空白】的意思就是【沒資料】 ,並不是 不會致粉刺唷! 如果沒有進一步確認就相信的話,很容易因此又誤踩粉刺痘痘的禁區哦!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其實也不能純怪CosDNA,因為這些致粉刺資料大多來自於1980~2000的實驗。由於動保因素,後來很少有這樣的實驗,才會導致許多新出來的成分缺少〔致粉刺指數〕。
所以,我將一些後來採用人體實驗所獲得的資料,整理成一份較完整的致粉刺成分表↗ ;我認為採用人體實驗所獲得的數據,也會比以往的兔耳實驗更值得參考唷!
優缺點比一比
在這些成分查詢網站中,我最常使用的依序是☞【CosDNA】、【PubChem】、【英文版WIKIPEDIA】以及【COSMETICS INFO】;至於【PAULA’S CHOICE SKINCAR的Ingredient Dictionary】嘛,我是覺得頗雞肋的,因為資料太少了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比一比
CosDNA
PubChem
COSMETICS INFO
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
英文版 WIKIPEDIA
PAULA’S Ingredient Dictionary
正確度
★★
★★★★★
★★★★★
★★★★★
★★★★
★★★
成分數量
★★★★★
★★★★
★★★
★★★
★★★
★
內容豐富
★★
★★★
★★★★
★★★★★
★★★★
★
操作容易
★★★★★
★★★
★★★★
★★
★★★★
★★★
優點
預查產品全成分
快速查分子量
快查安全性/用途/來源
深入了解研究報告
全面了解來源與用途
成分的分類較細
缺點
資料正確度較低
與護膚品較無關
缺少致粉刺報告
內容太龐大太複雜
與護膚相關的資料較少
成分/內容太少
建議的使用順序
首先, 【CosDNA 】是用來快搜產品的全成分,了解產品中添加了哪些成分,初步了解是否含有皮膚不友善的成分。 再來, 【PubChem 】則是透過分子量與分子結構了解一些界面劑與合成酯,有沒有可能滲入毛孔造成囤積。 接著, 若是需要了解成分的安全性,則是會使用【COSMETICS INFO 】,還能概略了解成分的來源與用途。 此外, 有些比較常見的成分,也可以試試【英文版WIKIPEDIA 】,可以獲得更多成分的歷史資料,以及不同專家的說明與見解。 最後, 如果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更多的研究報告,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】會是非常齊全、完整、可靠的資料庫唷!
了解成分只是一個開始! 因為有些時候,配方能夠改變成分的命運!
也就是說,有些比較不友善的成分,在某些濃度或配方下,它會變得沒那麼不友善。 但是,我們不知道濃度與配方,只能從成分下手;至少,我們有權力拒絕那些皮膚不友善的成分,對吧? 除此之外,一旦發現使用了某些產品,而導致一些皮膚問題,可能是痘痘、粉刺、過敏...等等,也更容易找到兇手唷!
❝廣告,是為了讓這裡能夠永續經營,多多包容囉^v^❞
成分查詢網站個別介紹
接下來會逐一介紹的這6個成分查詢網站,以及各自的使用方式,優劣分析...等等,排序是依照我自己使用的頻率。
CosDNA
CosDNA網址☞http://www.cosdna.com/
CosDNA是一個頗受專業人士詬病的一個網站,然而,卻是我最常使用的網站! 我認為必須搭配PubChem與COSMETICS INFO進行交叉比對,取得的資料會比較可靠!
CosDNA是什麼?
CosDNA的功能非常多,完全是為了一般消費者所設計的網站。 大家最常使用的功能就是【化妝品搜尋↗ 】,可以快速找到產品裡面都裝了些什麼。 比如說,當你在購買前想知道「貝膚黛瑪舒敏高效潔膚液」的全成分,只要在【化妝品搜尋】的欄位中輸入產品名稱,甚至可以只輸入部分關鍵字,系統就會幫你列出網友曾經上傳過的產品全成分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我自己也上傳過這個產品,點進去就能看到像這樣的全成分列表↗ 了。
CosDNA的缺點
資料有誤卻沒修正
. 這就是許多專業人士最常罵的:『許多成分的【致粉刺】欄位空白,很容易讓人以為
不會致粉刺!』;其實,【空白】是沒資料,不是不會致粉刺唷!
CosDNA也有
提醒使用者↗ ,【致粉刺指數】與【刺激度】的欄位空白,代表目前尚無資料,並
不是 安全或者不安全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所以,每當看到成分的【致粉刺】與【刺激度】欄位空白,可以先利用
COSMETICS INFO↗ 查詢安全度;至於到底會不會致粉刺嘛?可以
看看這篇文章↗ ,匡列了上百種CosDNA缺資料的致粉刺成分。
成分介紹太簡略
. 的確!和【PAULA’S CHOICE SKINCAR的Ingredient Dictionary】一樣,只有簡單介紹用途。
尤其是【成分的安全性】,只以數值標示,沒有詳細的說明,這樣容易污名化某些其實沒那麼危險的成分,反而會誤導使用者徒增選擇困擾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網友自行上傳錯誤百出
. 這則是我認為最糟糕的缺點!
因為CosDNA上面的產品全成分開放給網友自行上傳,但是,網站管理員不會主動審查這些資料的真實性與正確性。
雖然有個功能叫做【回報錯誤】,讓網友可以協助回報錯誤的產品資料,但是,會協助糾錯的人還是很少,結果就是,有一大堆的產品資料根本像垃圾一樣無法參考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我的解決方案則是━
自己重新上傳一份按照產品包裝上面100%無誤的成分資料 ,至於其他網友所上傳的產品成分嘛,就是僅供參考,趕時間的時候勉強看看就好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正確的使用方式
正確上傳
. CosDNA開放讓大家可以透過【
全成分分析↗ 】,自行上傳產品的全成分。
我很感激CosDNA這個網站,也很感激願意上傳分享的網友;讓我們不需要出門(國)、不需要向櫃姐低聲下氣、不需要把產品買回家,也能掌握全世界各國化妝保養品的全成分(讚讚讚!)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但是,請大家務必上傳完整的產品名稱(如果可以,最好連英文名也填上,避免各國翻譯上的差異),最重要的就是仔細檢查成分有沒有寫錯或漏掉。
這麼說好了,我自己上傳全成分的時候,都會逐一檢查有沒有打錯字或者是漏掉。
因為,一旦上傳的成分東錯西漏,會讓這個網站變得毫無參考價值了!畢竟,我們都希望能在購買前先掌握正確的全成分資料對吧?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正確解讀數據
. 拿我自己上傳過的全成分表當示範好了,在
這個↗ 全成分表中,可以獲得的資訊包含【產品名稱】、【產品圖片】、【發布日期】、【資料來源】、【註解】、【成分】、【概略特性】、【粉刺】、【刺激】、【安心度】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我大概解釋一下這些資料必須存在的意義:❶【產品名稱】 我通常都會將中文名與英文名完整填上去,因為這個網站不是只有台灣人使用,也有許多世界各國的人需要;既然有這樣一個便利的網站,何不順手造福所有人呢?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❷【產品圖片】 點擊〔編輯圖片〕,就可以上傳圖片,可以直接上傳電腦或手機裡的圖片,也可以使用圖片的超連結網址。 我也會上傳產品圖片,目的也是希望能夠幫助網友確定到底是哪一瓶。 當然,大多時候都是網路上抓的,而且我都是用圖片超連結,這樣也能夠減少網站的負擔。 唯一比較遺憾的是,圖片顯示太小,經常看不清楚,要是網站能夠修改設定至少顯示長寬300px以上的話會更好,否則就浪費了上傳圖片的美意了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❸【發布日期】 其實很重要! 因為有很多產品經常沒幾年就更改配方,所以,看發布日期多少能夠粗暴判斷產品年份。 當然,這並不是絕對,因為隨便上傳的人無極限,誰知道他上傳的產品又是哪一年呢?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所以,我都會加註產品的保存期限或製造日期,讓這些全成分資料更有參考價值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❹【資料來源】 這也是判斷全成分可靠度的一個指標,雖然好多上傳的網友都隨便選。 就是我們在上傳成分的時候,可以選擇【成分表資料來源】,如果沒有選的話(很多人都不選),那預設就是【不清楚】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-有什麼區別? - 就是說,如果不是從產品包裝上面取得的全成分,有可能會漏掉很多其他成分。 怎麼說呢? 有些網友會從產品官網或購物網站上面找產品成分,但是,萬一他們只列出【主要成分】或【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成分】,缺少了許多【其他成分】或【他們不想要列出的成分】,這樣會讓網友以為這些就是全部的成分,如此一來,這份【半成分表】又變成一份垃圾了!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-如果可以 - 盡可能在【產品包裝】上取得【全成分】,然後在【資料來源】選擇【產品包裝】,一起提升CosDNA的可用價值吧!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❺ 【註解】 在全成分上傳之後,可以添加註解。 比如說,我會加上產品的製造日期或保存期限;甚至日後又拿到同樣的產品,也會將新的製造日期或保存期限也加上去,讓網友能夠知道,這些年份的產品成分都一樣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❻ 【編輯成分】 包含成分的中英文名,點擊該成分之後,就能看到成分的簡介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編輯成分 ━ 只有上傳者才可以重新編輯成分,也可以增加或刪除成分,尤其是當上傳的成分不正確的時候,就可以點擊〔編輯成分〕去修改它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成分的濃度 ━ 此外,〔編輯成分〕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,就是補上成分的濃度。 像防曬成分、美白成分、去角質成分…等等,很多都是屬於含藥化粧品成分,台灣的規定是需要標示濃度,所以,產品上面都會有成分的濃度。這時候,就可以透過〔編輯成分〕的功能,將成分的濃度補充在〔簡短註解〕的欄位中。 希望大家都是有耐心也貼心的上傳者,因為對於防曬、美白產品來說,正確的濃度是非常重要的資訊唷!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❼ 【概略特性】 成分的用途,比如說溶劑、乳化劑、界面活性劑、防腐劑...等等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這是CosDNA系統建置的,但是,偶爾會有誤差。 比如說,有些成分同時可以抗靜電+防腐,但是CosDNA只標示了抗靜電;又或者,有些脂族類、脂醇類、合成酯沒有乳化功能,卻被歸類為乳化劑。 所以,這個【概略特性】大概了解一下看看就好,如果有需要更準確的概略特性,可參考【寶拉的成分字典 】,正確度會比較高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❽ 【粉刺】 與【刺激】 這也是CosDNA內建的【致粉刺指數】與【刺激性指數】,指數為【0】的時候,表示這個成分不太會致粉刺或者是不太會刺激皮膚;反之,指數越高代表致粉刺機率越高或者是更容易刺激皮膚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但是,當【致粉刺指數】與【刺激性指數】的欄位空白,則是沒資料 ,並不是不會致粉刺或者是不會刺激唷~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如果很擔心成分會不會致粉刺,可以參考這篇文章↗ ☞整理了許多CosDNA缺乏資料的致粉刺成分。❾【安心度 】 這是成分在長期接觸下,對人體的風險程度。❶ 、❷ 代表最安心,❸ ~❻ 代表中度風險,❼ ~❿ 則是代表高度風險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我是認為這個大致上參考就好,因為食藥署會規範化妝品能夠使用的濃度,除非業者違規亂添加,否則,也不需要太擔心安心度有些被列為❼ ~❿ 的成分。
CosDNA的優點
獨一無二
. 網羅全世界網友所上傳的化妝保養品全成分,可說是產品數量最龐大的全成分查詢工具。
只要網友不斷分享、不斷上傳,就能快速透過【
化妝品搜尋↗ 】,找看看有沒有已經被上傳的全成分表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TIP━ ❶建議按照
最新 上傳日期排序。
❷建議多看幾個不同人上傳的成分表,避免某人的資料不齊全。
快速分析全成分
. 如果你和我一樣,不太相信其他網友所上傳的全成分,也可以使用【
全成份分析↗ 】,將產品包裝上的
英文全成分 (Ingredients開頭的一大串英文)上傳到網站,做個細心、貼心的分享者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其實這個工作應該在購買前就先做,這樣可以少花了許多冤枉錢。
就是說,在購買前,無論如何都要先弄到一份最新的產品外包裝!
━
如何弄? ━
我的方法是☞先找找蝦皮上面有沒有賣家提供照片;不然就肆無忌憚地在小區、小康、寶雅或藥局拍攝;或者找各種理由厚臉皮向專櫃小姐借拍;甚至更無恥地直接問蝦皮賣家能否拍給我…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總之就是無所不用其極,為的就是全成分的真實性與正確性!
希望大家都是願意上傳正確資料的網友哦~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支持多國語言
. 如果產品的全成分標示是【日文】或【韓文】,CosDNA也能夠直接對應到成分資料庫中!
快速上傳全成分
產品的全成分通常是英文,就算看不懂這些成分英文名,總認得abcd吧!雖然費時,逐一輸入也不會是問題。 但是,遇到日文或韓文就沒輒了!字母都不認得,鍵盤也不支援,怎麼辦?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拍照辨識 ━ 其實CosDNA有內建【拍照辨識】的功能,但是效果不太好,有時候分析出來的文字很破碎,還得逐一檢查,通常是很趕時間的時候才會使用這個功能大致看一下,有時間的時候再逐一整理修改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靠其他APP ━ 除了CosDNA的【拍照辨識】以外,我還會使用這三個「手機app」,分析出來的文字正確度會稍微高一點: ❶內建相機(手機的內建相機畫質比較好,千萬別用美顏相機或LINE相機唷!) ❷Microsoft Office Lens-PDF Scan|下載點:Google Play↗ |App Store↗ ❸Microsoft Word|下載點:Google Play↗ |App Store↗ TIP☞❷與❸這二個APP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都可以免費下載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━操作方式 ━
step 1
. 用【內建相機】拍攝產品包裝上的全成分(請確保拍攝的文字清晰,後面的作業才能更省時)
step 2
. 在【Microsoft Office Lens】中開啟照片
step 3
. 選擇以【Microsoft Word】打開掃描後的文件
step 4
. 接著,全成分的照片就會變成Word並且以文字的姿態呈現。
step 5
. 再將全成分文字貼到【
全成份分析↗ 】的欄位裡就可以囉!
━TIP請注意 ━ 由於每個產品的字體大小與字型各異其趣,有的字體太小、太特殊,導致【Microsoft Office Lens】掃描時誤判成其他的文字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比如說,數字【1】經常被判讀成英文字【I】或英文字小寫的【l】;又或者是英文字【O】判讀成數字【0】...等等。 所以,真心奉勸一定要仔細檢查掃描後的文字有沒有錯誤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最基本的檢查方式就是☞當文字貼上之後,按下【全成分查詢】的按鈕,CosDNA會將找不到資料的成分變成淺灰色 】的文字,並且挪到最下方,標示成【無符合資料】;這時候就得檢查到底是CosDNA本來就沒有建立這個成分?還是說拼字錯誤? 你可以勾選【將無符合之資料採用原始排序】,這樣就能快速檢查哪一個成分有誤。 最後,請一定再逐一比對,與照片中的全成分是不是完全吻合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如此一來,大家上傳的產品資料才能讓CosDNA變得更有存在價值唷~ 慷三咪搭~謝謝大家...說得好像一副CosDNA是我家開的一樣XD
温唯說| 其實我真的很感激CosDNA的存在,即使資料庫的正確度不太完善,但是,在查找化妝保養品全成分的功能上,可說是消費者的一大福祉。 網站的構想著實美好,而這樣的美好更需要網站經營者本身與網友共同去維護、精進。 希望網友們都能上傳正確的產品全成分、並且協助【回報錯誤】給網站管理員,避免錯誤的資訊拖垮網站的價值囉~
PubChem
PubChem網址☞https://pubchem.ncbi.nlm.nih.gov/
快查分子量的好工具,而且,正確可靠!
PubChem是什麼?
它是由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(簡稱NCBI)所建置的成分資料查詢系統,許多化學專業的研究生應該不陌生吧!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它所提供的資料和WIKIPEDIA很像,都是以大局為主,涵蓋工業、醫療、食品、化妝品...等等。 所以,它不會 只針對化妝保養品的用途去介紹,也不會 詳細解說在保養化妝品中的安全性,更不可能 提供【致粉刺指數】!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對我來說,最大的功能其實是☞查詢分子量與分子結構! 每當在CosDNA看到成分屬於界面劑↗ 、脂肪酸、脂族醇、合成酯↗ ...等等,隨手打開PubChem,先查詢分子量是大是小再說!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分子量與分子結構
如果想查詢成分的CAS Number、分子量和分子結構,PubChem絕對是可靠的查詢管道。
為什麼要知道分子量?
. 因為有越來越多的新成分,通常是合成酯,它的合成來源可能是本身就很容易致粉刺的脂肪酸或脂族醇,又或者合成後依然是小分子量的垃圾成分,容易滲入毛孔,造成堆積。
而這些新成分,沒能參加到以前的【
兔耳測試↗ 】,所以在CosDNA中的【致粉刺欄位】只能空白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既然沒有實驗,也不知道【致粉刺指數】,我們只能用邏輯去找答案:
比如說,分子量小於500g/mol、分子結構屬於【單一長鏈型】,這類型的成分很容易滲入毛孔。
即便如此,還是得區分一下:
如果是皮膚需要的成分,那當然沒問題,別客氣,能來多來,一個都別跑啊!
倘若是皮膚不需要的
垃圾成分↗ ,像是
脂肪酸、脂族醇以及合成酯↗ ,一旦滲入後,很容易囤積在毛孔裡,那就會很有事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如何查詢分子量與分子結構?
❶輸入成分名
. 在
PubChem網站↗ 中,輸入或貼上需要查詢的成分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❷點擊搜尋
. 成分輸入或貼上後,可直接在鍵盤按【enter鍵】或點擊【放大鏡】小圖示搜尋成分。
❸確認成分
. 系統會列出數個擁有相同結構的成分,符合搜尋結果的成分會以【黃底】凸顯;我們要確認的是,成分名完全一致,並且前後都有分號(;)與其他成分區隔就可以囉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TIP━ 有時候,PubChem的搜尋結果,不一定會與我們要找的成分名稱完全一致,所以要仔細檢查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比如說Acetylated lanolin alcohol這個成分,搜尋結果得到的是☞【2-Hydroxyethyl Acetate; 542-59-6; Ethylene Glycol Monoacetate; … Ethoxylated
Lanolin Acetate; …
Acetylated Polyoxyethylene (10)
Lanolin Alcohol ; …】,【黃底】凸顯的文字被區隔在不同的分號(;)中,這表示☞PubChem
沒有 收錄Acetylated lanolin alcohol這個成分哦!
❹尋找分子量
. 確認成分名稱完全一致之後,接著就可以找出這個☞【MW:“數字”g/mol】,裡面的數字就是分子量,像是【MW: 1025.273 g/mol】,就表示這個成分的分子量為『1025.273』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TIP━ 圖片中的例子是一個分子量較大的成分☞【Polyglyceryl-10 isostearate】,它是聚合物,也是合成酯!
❺觀察分子結構
. 分子結構會以【圖案】的方式出現在成分名稱的左邊。
比如說:分子結構是【一條長鏈】的界面劑、乳化劑或合成酯,再加分子量又小於500 dalton,大概都會是比較容易致粉刺的成分!
反之,如果分子結構是【多鏈型】、【多爪型】、【聚合物類型】,再加上分子量又大於500g/mol,通常就比較不容易囤積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像圖片中,【Polyglyceryl-10 isostearate】這樣【大分子量】+【多鏈又多爪型】的成分,比較不容易滲入毛孔,非常適合【洗臉產品】、【保濕或滋潤產品】、【防曬乳】、【粉底液】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因為這些乳狀或霜狀的產品,通常需要用到【油相溶劑】,也就是合成酯,有時候也需要防止滲入,或者是屏蔽保水的功能。所以,能夠使用【大分子量或多爪多鏈型】的成分作為油相溶劑,可說是百益無害呀!
大分子量也會有反效果
以合成酯來說,分子量當然是越大越好,才不會成為毛孔垃圾嘛!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但是,有些產品就不適合這些大分子量的合成酯了,比如說【美白】與【抗老】產品! -
怎麼說呢?
. 因為【美白】與【抗老】最需要的就是【活性成分】的滲透力,如此,才有機會在角質層裡發生作用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但是,
產品裡面若含有【阻礙滲透】的配方,【活性成分】進不去,一切不就白搭了?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所以,
【美白】與【抗老】產品,裡面最好都是【小分子量】+【幫助滲透】的成分。
那毛孔怎麼辦?
. 這麼說好了,並
不是 所有
小 分子量的成分都會阻塞毛孔,而是
小 分子量的垃圾成分,才會阻塞毛孔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最佳配方
. 又要【小分子量】、又要【幫助滲透】、又要【毛孔友善】,那就得仰仗強大又萬能的【
酒精↗ 】,以及稍微有點複雜【多元醇】了。
酒精與多元醇都是相當不錯的【助滲劑】,而且,不會致粉刺!
這也是為什麼【美白】與【抗老】產品最好是以【精華液】的姿態出現,會比較有機會有效。
因為乳液或乳霜裡面通常會有許多防礙滲入的配方,然後再添加矽靈來偽裝使用後膚質變好的【假象】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所以,
購買【美白】與【抗老】產品之前,最好先逐一檢查每一個成分,因為有一些大分子膠,雖然很友善,但是它們會妨礙滲入,有它們在,產品很難有效!
COSMETICS INFO
COSMETICS INFO網址☞https://cosmeticsinfo.org/
有許多內容與資料來自於後面會介紹的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】,可說是將龐大的研究數據精簡化,更適合一般民眾使用,資料的正確度也相當可靠;此外,界面簡潔舒適,雖然是英文網站,但是操作上非常直觀容易。
COSMETICS INFO是什麼?
成分資料以化妝品與個人洗護用品為主,包含成分的來源、用途、安全性以及相關的研究資料,是一個相當可靠且資源豐富的成分查詢網站。 這個網站是由美國的Personal Care Products Council(PCPC) 所贊助成立的,並且由科學家與研究人員共同維護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其中,成分的相關資料是以U.S.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(FDA)〔美國衛福部〕的規範作為基礎;安全性則是參考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】的研究數據,並且加入歐盟的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onsumer Safety(SCCS)與Cosmetic Europe 以及Health Canada〔加拿大衛生部〕的規範。 整體來說,具有相當高度的參考價值。
如何使用與查詢?
COSMETICS INFO的資料可分成三大區塊: ●Overview☞成分介紹 ●Safety☞成分的安全性報告 ●Resources☞成分的安全性報告━TIPS━ 建議可以使用Google Chrome瀏覽器的【網頁翻譯】工具,中英文切換比對。 電腦版Chrome:點擊【網址列】右邊,有一個顯示【G文】的小圖示,就會出現可翻譯的語言。
❶輸入成分名
. 在
COSMETICS INFO網站↗ 中,輸入或貼上需要查詢的成分。
- ❷點擊搜尋
. 成分輸入或貼上後,點擊【放大鏡】小圖示搜尋成分。
- ❸點擊名稱完全一致成分
. 可能會列出多個符合結果的成分,只需要選擇英文名
完全一致 的成分就可以了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- ❹Overview
. 這裡是成分的基本介紹,包含用途、來源...等等。
━TIP━ 如果遇到相關聯或相似的成分,COSMETICS INFO會將它們全部放在一起介紹,這時候就得仔細閱讀,避免看錯成分囉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❺What Is It?
. 這裡是成分的用途介紹。
比如說,圖片中的Isododecane,可以在眼部產品中使用,的確有許多睫毛膏都會用它當主要溶劑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. ❻Scientific Facts
. 在【Overview】選項中,最下方【
灰底色 】的區塊,叫做【Scientific Facts】,是介紹成分的結構與來源,也是我經常需要的資料。
通常是為了知道某些合成酯是由哪些脂肪酸所合成,再搭配從PubChem所獲得的【分子量】與【分子結構】,便能粗暴判斷這個合成酯是否也是
容易致粉刺的成分↗ 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❼Safety
. 這個選項是成分的安全性研究報告。
因為有許多成分在某些濃度下,可能會刺激皮膚、甚至對人體存在風險;所以,被允許在化妝保養品使用的成分,都會經過無數的實驗,證明只要低於限制的濃度,都可以安全使用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❽Safety Information
. 上半區是研究數據的結論,同時也是美國FDA所規範的安全使用標準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❾More safety Information
. 中間區塊則是歷年來安全性研究的紀錄。
下方也會提供歐盟、日本、加拿大...等等其他國家的規範標準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TIP━ 台灣的食藥署通常是參考美國FDA與歐盟的標準。
❿更多成分的來源資料
. 和【Overview】選項中,最下方的【Scientific Facts】一樣,都是介紹成分的結構。
⓫更多成分的來源資料
. 這裡會列出參考資料的來源。
COSMETICS INFO的優點
❶以化妝保養品的使用為主
. 因為【PubChem】與【英文版WIKIPEDIA】的內容會涵蓋所有層面的應用,不會只專注於化妝保養品;而COSMETICS INFO就是以成分在化妝保養品的應用為主,能夠獲得更多我們所關心的訊息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❷值得信賴
. 比起【CosDNA】與【
PAULA’S CHOICE SKINCAR的Ingredient Dictionary 】,【COSMETICS INFO】裡面的資料更具有參考價值。
❸內容更仔細
. 我最常使用的就是【Scientific Facts】與【Safety Information】。
【Scientific Facts】可以獲得成分的合成方式;而【Safety Information】則是成分的安全性報告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❹便利快速
. 因為有許多資料都是來自於後面會介紹的【
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】,可說是幫我們重點整理,不用辛苦地查閱原始的實驗報告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此外,雖然【COSMETICS INFO】是英文網站,但是還能靠Chrome的網頁翻譯工具,可說是非常方便了。
如果能這樣會更好
❶缺乏致粉刺的研究報告
. 我是覺得呀,既然有許多資料來自於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】,而這些研究中有時候也會包含【致粉刺】的實驗。
但是【COSMETICS INFO】卻沒有將這些資訊也節錄出來,其實有點可惜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❷許多新成分還沒被收錄
. 有許多新的成分,在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】已經有一些研究報告,卻還沒有被【COSMETICS INFO】收錄,倘若收錄、更新成分的效率能夠再積極點會更好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
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網址☞https://www.cir-safety.org/ingredients
也是以成分應用在化妝保養品為主,透過實驗審查成分的安全性,是資料最完整且相當可靠的成分資料庫。
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是什麼?
和【COSMETICS INFO】一樣,也是由美國的個人護理產品協會Personal Care Products Council (PCPC)所成立的化妝品審查小組,並且獲得美國FDA 和美國消費者聯合會(Consumer Federation of America )的支持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小組的成員包含皮膚科醫生、毒理學家、科學家以及消保官...等等;雖然是由PCPC所贊助成立,但是,審查程序不受協會干涉,以保持對所有研究數據的客觀度,是一個結構相當嚴謹的組織,連美國FDA制定化妝品相關法規,也會參考他們的意見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同樣隸屬於PCPC,所以,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】的研究報告,自然也是【COSMETICS INFO】的參考來源之一。
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的優勢
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】是由審查小組透過反覆的實驗數據,將成分的安全性報告整理成一份鉅細靡遺的PDF檔案,讓我們下載閱讀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裡面的內容詳細記載每一次實驗的過程、數據與結果,並且將【刺激性】、【毒物性】、【致粉刺性】、【人體風險】...等等的資料整理成完整的報告,是非常詳盡、客觀且可靠的化妝保養品成分資料庫。
如何查詢?
❶輸入成分名
. 在
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↗ 中,輸入或貼上需要查詢的成分。
❷點擊搜尋
. 點擊【Search】按鈕搜尋成分。
❸選擇成分
. 在搜尋結果的頁面中,如果有找到你想要搜尋的那個成分英文名,就點下去吧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❹點擊PDF報告
. 這裡會出現一個表格,就是歷年來的研究報告;點擊【Published Report】就可以開啟那份報告。
━TIP━ 有些成分會有數個PDF報告,建議選【最新】的那份。
圖片中,我搜尋的Sodium Trideceth Sulfate,剛好只有一個PDF報告,時間是【2010】,所以也只能選它了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❺瀏覽PDF報告
. 上方會顯示這份報告的總頁數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圖片中的報告只有11頁,還不算太多的;我曾經看過數十頁的報告,如果又遇到【掃描】成圖片格式的PDF檔案,那真的很無言...
❻搜尋成分
. 好了,重頭戲來了,圖片中的那份PDF報告剛好是【Word轉PDF】的文字格式,也就是說,即便是數十頁的報告,也能透過【快速搜尋】,找到你想要查詢的成分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怎麼做?━ 在電腦鍵盤上點【ctrl或command】+【F】,就可以開啟【網頁搜尋框】,通常會出現在螢幕畫面的右上方。
接著在【搜尋框】輸入或貼上要找的成分英文名,再按下【enter】就可以快速跳查囉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此外,【搜尋框】也會顯示符合的數量,圖片中顯示是6個,只要按下【enter】,就可以快速跳到下一個搜尋結果。
如此一來,就可以在龐大的資料中,只閱讀需要的資料囉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
如何翻譯? ━
只有【Word轉PDF】的文字格式才能翻譯,就是說,只有能選取文字、複製文字,就可以翻譯。
不過呢?無法使用Chrome瀏覽器的【翻譯工具】,只能把文字複製之後,貼到
Google的翻譯網站↗ 裡面,雖然比較麻煩,總比無法翻譯要好吧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的缺點
審查小組通常會將相關或相似的成分合併研究審查,所以,整理出的報告裡面,通常不會只有一個成分;但是,當我們只是想要查詢單一成分的時候,就得從數十頁的PDF檔案中,找出想要查詢的那個成分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如果查到的報告是WORD轉PDF的電子檔,還可以使用【搜尋功能】,輸入成分名稱快速跳查;倘若,遇到的是用紙本掃描後的PDF檔案(尤其是早期的報告),無法使用【搜尋功能】,也無法複製、更無法直接翻譯,無論英文好不好,要找到需要的資料,簡直大海撈針!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英文版WIKIPEDIA
英文版WIKIPEDIA網址☞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Main_Page
因為中文版的資料比較不齊全,所以,盡量使用英文版,能夠獲得更多的資訊。
英文版WIKIPEDIA有什麼好?
.
較高的正確度
. 這是與CosDNA相比!
雖然和CosDNA一樣,將內容開放給所有人編輯;但是,WIKIPEDIA擁有更嚴謹的編譯規範,再加上使用者較多,內容審查也更積極,一旦有嚴重錯誤或偏頗的內容,都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被修正,正確度與可靠度都比CosDNA還要更高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更新快速
. 內容來自於全世界的所有使用者,資訊更新速度也相當快,尤其是大多數人最關心的議題與熱門訊息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內容完整、豐富
. 如果你想要查詢的成分,正好是那種存在很久、或者最常見的,那太好了,WIKIPEDIA裡面的內容就會相當完整且豐富。
包含【成分的IUPAC名與其他別名】、【分子量】、【分子結構】...等等,整體來說比PubChem更容易使用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還有成分的【來源】、【用途】、【安全性】與【爭議性】,有時候也會比【COSMETICS INFO】擁有更多不同的見解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我自己受惠最多的就是查詢脂肪酸、脂族醇、多元醇的合成來源,以及
防曬成分↗ 的規範與歷史了!
因為脂肪酸、脂族醇以及多元醇,都是屬於存在很久的成分,所以在WIKIPEDIA中,已經有許多人提供了相當完整的資料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另外,有許多
防曬成分↗ 也會參考【英文版的WIKIPEDIA】,裡面有許多各國對於具爭議性的防曬成分的規定與說明,新型防曬成分開發商,以及通過國際規定的年份...等等的相關資料!
英文版WIKIPEDIA的缺點
缺少許多新成分的資料
. 雖然說WIKI的內容是由全世界網友所提供,但是,新成分實在太多了,尤其是聚合物以及合成酯,合成的方式數以百計,再加上又不是特別常見、特別厲害或特別爛,相關的研究較少、資訊不足、甚至是沒有熱度,於是就不一定會有人更新到資料庫了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未必與化妝保養品有關
. 這麼說好了,大多數的成分,不一定是為了化妝保養品而研發出來,一開始可能是為了工業或醫療用途,後來才被化妝保養品所使用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於是,常常會發現,在WIKI裡面,有許多成分的資料,並沒有提到化妝保養品的應用,或者只有很少的篇幅;此外,通常也不會特別提到【致粉刺的程度】。
如何使用?
❶輸入成分名
. 在英文版
WIKIPEDIA↗ 中,在右上方的【搜尋框】輸入需要查詢的【成分英文名】,再點擊右邊的【放大鏡】小圖示搜尋(或者按鍵盤的enter鍵也行)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❷分子結構
. 進入成分頁面之後,右邊會有一個長方形的表格,這是成分的基本資料。
首先,最上方是分子結構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❸成分名
. 接著是成分的IUPAC名以及別名。
❹分子式與分子量
. 【分子式】是分子結構的化學式,可以看出成分是由幾個碳原子或氫原子組合而成。
【分子量】的數值可能會與PubChem裡面有些許誤差,但是非常微小,可以不用在意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❺Google網頁翻譯
. 點擊【網址列】右邊,有一個顯示【G文】的小圖示,就會出現可翻譯的語言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❻選擇中文
. 正常會出現【中文(繁體)】,點選後就會將整頁網頁自動翻譯成中文囉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TIP━沒出現【中文(繁體)】怎麼辦? 在同樣的地方,右邊有一個豎型的【...】,按下去之後可以選擇要翻譯成哪個語言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TIP━想切回英文怎麼辦? 一樣再點擊【網址列】右邊的【G文】小圖示,就可以選擇英文了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━TIP━ 建議可以同時開啟二個網頁,一個是英文原文,另一個則是Google翻譯的中文,放在一起比對,可以避免有時候翻譯太爛XD。
PAULA’S CHOICE SKINCAR的Ingredient Dictionary
PAULA’S CHOICE SKINCAR的Ingredient Dictionary的網址☞https://www.paulaschoice.com/ingredient-dictionary
PAULA'S CHOICE SKINCARE,是Paula Begoun的自有品牌。 官網中的成分字典,除了提供基本的成分用途之外,同時也評鑑成分的安全性優劣。
關於PAULA'S CHOICE SKINCARE
Paula Begoun是一位美國的主持人,還獲得【化妝品警察】的稱號,同時也是PAULA'S CHOICE SKINCARE的創辦人。 而我們要運用的就是PAULA'S CHOICE SKINCARE網站中的【Ingredient Dictionary】,也就是【成分字典↗ 】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順便提一下,它的網站中除了【成分字典】,還有一些與護膚保養相關的【衛教知識↗ 】,裡面的內容算是相當豐富,不過呢,就是看看就好,因為時不時地還是會順便推銷一下自家的保養品牌,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寶拉珍選囉!
如何使用Ingredient Dictionary?
❶FIND ALPHABETICALLY
. 進入
Ingredient Dictionary↗ 的網頁中,會先看到一個成分表格,預設顯示的是【FIND ALPHABETICALLY】,這是按照成分的英文字母的開頭排序所有的成分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有2種方式可以搜尋成分: 一種是按照成分的英文字母開頭篩選,比如說,如果要搜尋【stearic acid】這個脂肪酸,就在表格上方的英文字母中選擇【S】;另一種則是使用【網頁搜尋工具】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❷網頁搜尋工具
. 電腦版: 鍵盤按【ctrl或command】+【F】,右上方就會出現【網頁搜尋框】,輸入或貼上成分英文名,就可以快速跳查符合的成分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手機版: 在手機的Chrome瀏覽器中,打開右下角【...】,選擇【在網頁中尋找】,就會出現【網頁搜尋框】。
在手機的Safari瀏覽器中,打開最下方的【分享小圖示】,選擇【在網頁中尋找】,就會出現【網頁搜尋框】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❸FIND BY CATEGORY
. 這裡是按照【成分類別】來搜尋成分。
打開【下拉選單】,就會出現它們所歸類的類別,比如說【乳化劑】、【防腐劑】、【防曬】、【去角質】...等等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❹選擇類別
. 圖片中選擇的是【Anti-Acne】,就是抗痘成分。
.
❺Google網頁翻譯
. 如果看不懂英文的類別分類,可以使用Google網頁翻譯。
點擊【網址列】右邊,有一個顯示【G文】的小圖示,就會出現可翻譯的語言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❻選擇中文類別
. 點開後,正常會出現【中文(繁體)】這個選項,選擇後,就會將整頁網頁自動翻譯成中文,這時候再打開【下拉選單】,裡面的類別就會變成中文囉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❼選擇中文類別
. 篩選出抗痘的成分之後,會發現每個成分其實都擁有數個類別,可以點擊其他的類別看更多具有相同功能的成分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❽切換回英文
. 成分名稱最好還是中英文對照比較準確,因為產品上標示的大部分都是英文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再點擊一次【網址列】右邊的【G文】小圖示,就可以切換回英文囉!
Ingredient Dictionary的優點
了解成分的分類
. 這個功能其實CosDNA也有,比如說【乳化劑】、【清潔劑】、【防腐劑】、【抗氧化劑】、【抗靜電】、【防曬】、【去角質】、【潤膚劑】、【增稠劑】...等等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但是寶拉的成分字典分類更細,正確性也更高!
怎麼說呢? 因為許多成分同時具有好多功能,有時候CosDNA的分類不夠完整,這時候就可以參考寶拉的成分字典了。
Ingredient Dictionary的缺點
老實說,優點只有一個,缺點可是一卡車,所以我很少使用寶拉的成分字典。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成分太少
. 在這6個成分查詢網站中,寶拉的成分字典所收錄的成分數量是最少的,別說是新成分,有一些舊成分也未必找得到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介紹太簡略
. 這真的很混,雖然幫成分做了分類,但是成分的介紹通常只用一句話重新描述功能、分類與來源,極度簡約!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評分容易造成誤導
. 因為寶拉的成分字典也沒有致粉刺與刺激性說明,只有【安心度】的評鑑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就是說有很多被寶拉評分為【
BEST 】或【
GOOD 】的成分,其實是因為本身對人體沒有風險;但是,對人體沒有風險,
不代表 對毛孔友善?
如果我們只看【評分】的話,的確有許多
容易囤積的垃圾成分 ,被標示為【
BEST 】或【
GOOD 】?我認為對油痘粉刺肌來說,反而容易誤觸地雷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
搜尋工具太雞肋
. 或許是因為收錄的成分也就那些,似乎不需要另外再建構一個搜尋工具。
©温唯|miriammibao.com 反正我們也可以使用瀏覽器內建的【網頁搜尋工具】搞定!就是覺得那個選字母開頭的功能很多餘吧XD
成分查詢網站就介紹到這裡了!如果有任何問題,歡迎在下方的留言板討論指教囉
如果 你想要感謝我、願意支持我 那麼– 就請我喝杯咖啡,聊表心意吧(愛心) 我將繼續無私分享你想看的內容 解答你的疑難雜症
Original content here is published under these license terms: X License Type: Non-commercial, Attribution, no Derivative work License Abstract: You may copy this content, and re-publish it in unmodified form for non-commercial purposes, provided you include an overt attribution to the author(s). You are not permitted to create derivative works. License URL: https://creativecommons.org/licenses/by-nc-nd/3.0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