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更新於 — 2023-06-18 00:17
張麗卿老師說過:「臉洗對了,70%的肌膚問題都解決了」,這是張老師開發第一個洗臉產品的初心,也是温唯最為認同的一句話。不只張老師這樣說過,許多皮膚科醫師也是如此囑咐患者,比如說宋奉宜醫師;另外,陳衍良醫師也在文章中提過:「你媽給你一張乾隆花瓶,你怎麼老把它當馬桶來刷」...。一開始温唯並不太了解、也無法體會這其中的深意,直到真的把角質層給刷壞了,接著緊急浪子回頭遵從張老師與陳醫師的諄諄教誨,終於才挽救了這張雖然已不太完美〔乾隆花瓶〕之後,才能深刻地體會到,洗臉,不僅僅是肌膚保養的〔開頭〕,它其實是所有肌膚問題的〔源頭〕。
不曉得大家有這樣的經驗:
洗完臉之後感覺非常乾淨,乾淨到覺得緊繃乾燥,乾燥到以為自己是極乾肌?內油外乾肌?必須立刻加強保濕肌?......,會有這樣的感覺,就說明了洗臉產品中添加了〔高去脂力〕且〔具刺激性〕也〔容易致粉刺〕的〔界面活性劑〕。但是呢,如果這樣乾燥的感覺都不理它的話,過一段時間,皮膚就會自己分泌油脂,這就說明了,其實你並不是乾性肌,你只是因為〔過度清潔〕造成的〔暫時的假性乾燥〕罷了。
在錯誤的〔過度清潔〕下,其實皮脂腺依然持續工作著,它會繼續分泌油脂;〔過度清潔〕所造成的乾燥,只是〔暫時的假性乾燥〕,並不是油肌們所期待的那種〔出油量減少〕。然而,更慘的是,〔過度清潔〕也悄悄埋下了日後角質層損傷的未爆彈!角質層損傷的現象,除了會經常性出現局部乾燥、過敏、甚至是皮膚炎之外,最嚴重的就是,角質層的屏障與代謝受損,還可能加速皮膚老化!這麼嚴重的後果,你還不認真講究〔洗臉〕這件大事嗎?
你相信嗎?市面上有許多的〔洗面乳〕,所添加的〔清潔成分〕,居然和〔洗衣精〕是一樣的!
其實這也不是什麼秘密,只是大多數的消費著並不知情罷了!大多數的清潔產品,包含〔洗面乳〕、〔沐浴乳〕、〔洗髮精〕、〔洗衣精〕、〔洗碗精〕... ...,通常都是靠一種或多種叫做〔界面活性劑〕的成分來完成〔清潔〕,作用的原理大部分是〔溶油去脂〕,就是將〔油份〕溶解於水中沖洗之後就清潔溜溜了。差別在於〔洗面乳〕的添加濃度低一點,而〔洗碗精〕的濃度比較高,因為〔碗〕比〔皮膚〕還要油?只對一半,其實是,〔碗〕比〔皮膚〕還要耐操!
上一段文字中,大家有發現任何蹊蹺嗎?就是這一句☞〔碗〕比〔皮膚〕還要耐操!這句話有2個重點需要我們去正視!
温唯想說的是,〔高去脂力〕的〔界面活性劑〕,通常是屬於〔刺激性比較高〕的成分,就像〔肥皂〕一樣,添加在〔洗衣精〕或〔洗碗精〕中,可以達到優秀且快速的清潔效果。但是,人類的皮膚一點都不耐操,不應該使用添加了〔高去脂力〕與〔高刺激性〕的〔界面活性劑〕!
重點整理
泡泡在某些清洗的過程中,的確發揮〔幫助延展塗覆〕以及〔減少摩擦〕的功能,比如說洗頭髮的時候,比如說手洗衣物的時候... ...這些通常是本身容易吸水的物質,在洗滌過程中,如果沒有泡泡產生,要嘛很浪費清潔劑,要嘛就是覆蓋不完全,無法發揮界面活性劑的去脂力。
那洗臉與洗澡呢?真的一定需要泡泡嗎?那就不一定了吧!完全取決於個人喜好囉!
大多數的化妝品中,最主要的成分通常水,再來就是界面劑、乳化劑、合成酯...等等這些用來結合或融合的成分。但是,在清潔產品中,除了融合之外,界面劑有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工作,就是〔去脂〕,次要的工作則是〔起泡〕。
然而,界面劑本身就是一個龍蛇混雜的大群體,有好有壞,我們的首要工作就是排除所有皮膚討厭的界面活性劑,次要工作則是檢查洗面乳當中,是否還有其他對痘痘肌不友善的成分,比如說〔鹵素家族〕、比如說〔藻類萃取〕...
因為這篇文章主要是以〔洗臉產品〕為主,所以温唯只介紹大多數添加在洗臉產品中的界面活性劑類型,就先不討論通常是用在〔頭髮〕與〔衣物〕的〔陽離子界面活性劑〕囉!
臉部清潔產品的界面活性劑種類,可以區分成3大類☞陰離子界面活性劑、非離子界面活性劑、兩性離子界面活性劑。
這3大類又各自區分成多種小類,每一種小類裡面,可能又包含了〔皮膚友善〕以及〔皮膚不友善〕的界面活性劑,所以不太可能直接按照大分類或者是小分類去篩選成分!那該怎麼辦呢?還是有跡可循☞按照界面活性劑的〔組合方式〕去篩選!
對研究成分恐懼的人,温唯將大多數的界面活性劑直接分類成3個等級,大家就直接和產品對照就可以了唷!
包含了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中的〔烷基硫酸酯鹽類〕與〔皂化酯化脂肪酸〕,還有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中的〔聚氧乙烯型〕之中的〔醚類〕。
這裡要先說明2個重點!
下面的表格中的成分,都是皮膚最討厭的界面活性劑,温唯一律不推薦唷!
大分類 | 小分類 | 成分名稱 | 去脂力 | 起泡力 | 致粉刺 | 刺激皮膚 | 適合膚質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陰 離 子 |
烷 基 硫 酸 酯 鹽 類 |
▸Ammonium lauryl sulfate ▸Ammonium lauryl ether sulfate ▸Sodium lauryl sulfate ▸Sodium Lauryl Ether Sulphate |
優秀 | 優秀 | 超高 | 高度 | NO 不適合皮膚 |
皂 化 脂 肪 酸 酯 |
Sodium與羧酸☟ ▸Sodium laureth-4 carboxylate ▸Sodium lauryl phosphate ▸Sodium Myristate ▸Sodium Palmitate ▸Sodium palmate ▸Sodium palm kernelate ▸Sodium Laurate ▸Sodium Stearate Potassium與羧酸☟ ▸Potassium cetyl phosphate ▸Potassium myristate ▸Potassium Palmitate ▸Potassium Laurate ▸Potassium Stearate 其他☟ ▸Glycol Stearate SE ▸Glyceryl Stearate SE ▸TEA-Cocoate |
不錯 | 不錯 | 高度 | 中度 | NO 不適合所有皮膚 |
|
非 離 子 |
醚類 | ▸Ceteth-2 ▸Ceteth-20 ▸Laureth-2 ▸Laureth-4 ▸Steareth-2 ▸Steareth-20 ▸Trideceth-6 ▸Trideceth-12 |
尚可 | 弱 | 超高 | 超高 | NO 尤其不適合油痘肌 |
包含了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中的〔皂基類〕以及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中的〔脂肪醇類〕
其中有5個重點需要特別說明:
下面的表格中的清潔成分,我自己通常不太碰!
不過,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〔Potassium Hydroxide〕與〔Sodium Hydroxide〕,這2個鹼性成分,如果產品中沒有〔羧酸〕,那就還好,因為它們就是單純的〔酸鹼調節〕,就不需要特別去排斥他們!
大分類 | 小分類 | 成分名稱 | 去脂力 | 起泡力 | 致粉刺 | 刺激皮膚 | 適合膚質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陰 離 子 |
皂基類 | ☟羧酸的種類☟ ▸Stearic Acid ▸Myristic acid ▸Palmitic Acid ▸Lauric Acid ☟鹼性成分的種類☟ ▸Potassium Hydroxide ▸Sodium Hydroxide ▸Triethanolamine |
不錯 | 不錯 | 中度 | 中度 | NO 尤其不適合敏弱肌 |
非 離 子 |
脂肪 醇類 |
▸Cetearyl alcohol | 不錯 | 弱 | 高度 | 中度 | NO 尤其不適合油痘肌 |
皮膚友善的界面活性劑包含:
下面表格中,大多都是皮膚可以安心使用的界面活性劑,只需要按照「膚質不同」選擇即可。
但是,需要特別說明的是,「非離子界面活性劑」之中的「聚氧乙烯型PEG/PPG類」,其中有2個成分☞「PEG-150 distearate」以及「PEG-150 Stearate」,這二個成分對毛孔不太好!如果你是粉刺痘痘肌,建議避免這2個成分唷!
大分類 | 小分類 | 成分名稱 | 去脂力 | 起泡力 | 致粉刺 | 刺激皮膚 | 適合膚質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陰 離 子 |
磺 酸 鹽 類 |
▸Disodium lauryl sulfosuccinate ▸Disodium laureth sulfosuccinate ▸Sodium Cocoyl Isethionate ▸Sodium taurine cocoyl methyltaurate ▸Sodium Cocoyl Methyl Taurate |
弱 | 尚可 | 無 | 無 | 乾敏肌 |
醯 胺 酸 鹽 類 | 胺 基 酸 |
Gluatamate〔麩胺酸〕☟ ▸Sodium cocoyl glutamate ▸Potassium Lauroyl Glutamate ▸Sodium lauroyl glutamate ▸Disodium cocoyl glutamate ▸Tea-cocoyl glutamate ▸Potassium cocoyl glutamate |
尚可 | 不錯 | 無 | 低度 | 所有膚質 | |
Glycinate〔甘胺酸〕☟ ▸Potassium Cocoyl Glycinate ▸Sodium cocoyl glycinate |
尚可 | 優秀 | 無 | 低度 | 所有膚質 | ||
Sarcosinate〔肌胺酸〕☟ ▸Sodium Lauroyl Sarcosinate |
尚可 | 不錯 | 無 | 低度 | 所有膚質 | ||
Aspartate〔冬胺酸〕☟ ▸Sodium lauroyl aspartate |
尚可 | 不錯 | 無 | 低度 | 所有膚質 | ||
Alaninate〔丙胺酸〕☟ ▸TEA-Cocoyl Alaninate ▸Sodium Cocoyl Alaninate |
尚可 | 不錯 | 無 | 低度 | 所有膚質 | ||
乳酸類 | ▸Sodium lauroyl lactylate | 尚可 | 不錯 | 無 | 低度 | 所有膚質 | |
非 離 子 |
葡萄 糖苷 類 |
▸Arachidyl Glucoside ▸Decyl Glucoside ▸Lauryl glucoside ▸C12-20 Alkyl Glucoside |
不錯 | 弱 | 無 | 低度 | 油痘肌 |
聚 氧 乙 烯 型 PEG/ PPG 類 |
▸Cetyl PEG/PPG-10/1 dimethicone ▸PPG-5-CETETH-20 ▸PEG-6 caprylic/capric glycerides ▸Polyglyceryl-3 caprate ▸Polyglyceryl-4 stearate ▸Polyglyceryl-10 distearate ▸Polyglyceryl-10 laurate ▸Polyglyceryl-10 isostearate ▸PEG-7 Glyceryl Cocoate ▸Olive Oil PEG-7 Esters ▸Polyglyceryl-10 laurate ▸PEG-20 Glyceryl Triisostearate ▸PEG-150 distearate ▸PEG-150 Stearate ▸Polyethylene glycol |
尚可 | 弱 | 低度 | 無 | 所有膚質 | |
聚氧 乙烯 型 多元 醇類 |
▸Polysorbate 20 ▸Polysorbate 65 ▸Polysorbate 85 |
弱 | 弱 | 無 | 無 | 乾敏肌 | |
多元 醇類 |
▸Sorbitan Olivate ▸Sorbitan palmitate |
弱 | 弱 | 低度 | 無 | 乾敏肌 | |
兩 性 離 子 |
甜菜 鹼類 |
▸Lauryl Betaine ▸CocamidoPropyl Betaine ▸Cocoamidopropyl Betaine ▸Coco-Betaine ▸Lauramidopropyl betaine ▸Lauryl hydroxysultaine |
不錯 | 尚可 | 低度 | 低度 | 油痘肌 |
咪唑 啉類 |
▸Disodium cocoamphodiacetate ▸Sodium cocoamphoacetate |
不錯 | 尚可 | 低度 | 低度 | 油痘肌 |
其實皮膚友善的界面活性劑真的好多好多!大家可以計算一下,光是温唯有找到的,數量都比〔皮膚討厭的〕以及〔皮膚不該碰〕的還要更多!
但是市面上的臉部清潔產品中,通常都還是會添加那些〔皮膚討厭的〕以及〔皮膚不該碰〕的界面活性劑,為什麼呢?
是不是成本考量我不太清楚,但是可以確定的是,這些皮膚友善的界面活性劑的〔去脂力〕都比較弱!
比較弱是多弱?不一定!
無論去脂力如何,這些皮膚友善的界面活性劑的確都有個不受歡迎的缺陷☞就是他們的起泡力表現都不好!
起泡力表現較好的大概就是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之中的〔醯胺酸鹽類〕,也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胺基酸類,雖然說比較好,其實還是不如那些〔皮膚討厭的〕以及〔皮膚不該碰〕的界面活性劑!
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什麼市面上大多數的洗面乳總是愛添加那些〔皮膚不該碰〕的界面活性劑了!
因為大多數的消費者比較
享受?或執著於?
洗臉過程的〔泡泡〕效果+〔快速的去脂力〕!
但是
皮膚真的需要
如此強力的去脂力+大量的泡泡
才能洗乾淨嗎?
到底是要選洗得快、洗得爽?
還是選擇洗得健康又美好?
老實說,我們的皮膚真的不需要去脂力太優秀的界面活性劑,能適度且溫和地清潔是才最理想的選擇!
首先,我們可以直接刪除不適合皮膚的〔烷基硫酸鹽酯類〕、〔皂基類〕、〔脂肪醇類〕、〔聚氧乙烯醚類〕,只討論皮膚友善的界面活性劑:
去脂力不錯
按照去脂力再排序:葡萄糖苷類﹥甜菜鹼類﹥咪唑啉類
適合油肌、混合肌,或者是皮膚較髒的時候,比如說油肌、混合肌、夏天、運動… …
去脂力尚可
按照去脂力再排序:醯胺酸鹽〔胺基酸〕類﹥聚氧乙烯PEG/PPG類
適合所有的皮膚、季節
去脂力較弱
按照去脂力再排序:聚氧乙烯多元醇類﹥磺酸鹽類
適合皮膚炎、敏感肌、嬰兒、冬天、早上洗臉… …
或許,有的人就是特別喜歡享受洗臉過程的泡泡,但是皮膚友善的界面活性劑通常都不太好起泡,除非:
同時具有〔中等去脂力〕+〔中等起泡力〕的類型☞醯胺酸鹽〔胺基酸〕類
最佳去脂力+最佳起泡力:
中等去脂力+中等起泡力的組合:
最溫和+只有低度起泡力
磺酸鹽類〔較脆弱的皮膚得認命點,最溫和確實與起泡力沒什麼緣份耶~〕
大家要明白的是,這些皮膚友善的界面活性劑,去脂力和起泡力都輸給〔皂基〕!
所以很多洗面乳都會標榜著〔胺基酸成分〕、〔溫和洗淨〕...,但是卻偷偷添加了〔皂基〕,為的就是滿足消費者喜歡的〔快速洗淨〕+〔豐厚泡泡〕,這樣的做法頗令人失望的!根本詐騙!
是呀,誰不想要〔快速洗淨〕+〔豐厚泡泡〕呢?但是如果為了滿足這些慾望,日積月累地破壞了健康的角質層呢?
如果真心想要讓皮膚健康美好,沒有泡泡又何妨?多洗幾遍有什麼困難呢?
Copyright ©miriammiba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|Designed by MiriamMibao温唯 Since 2014.